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荒唐!网络平台惊现活人被祭奠、香火排行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2:00:00    

给活人建网墓、设置“香火排行榜”揽财……随着网络祭扫方式兴起,该领域审核机制缺失、诱导用户消费等问题逐渐涌现,引发社会关注。

此前,“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起案件中,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导致一名在世女孩璐璐(化名)被创建祭奠纪念馆,其照片、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六年,累计访问量超4.3万次。璐璐表示,网页中记载的个人信息均与本人信息一致,且所有照片都是她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的生活照。她认为网络祭祀平台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该网络平台也确认这些情况属实。法院最终判决平台侵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

另外,网络祭祀平台上还多次被曝出高价虚拟的祭品花样繁多、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问题,令众多网友直呼荒唐。网络祭奠作为传统祭扫的数字化延伸,本应成为跨越时空、寄托哀思的载体,却带来了伦理失序与权益侵害。

针对上述网络祭祀乱象,记者注意到,由民政部组织起草的《网络祭祀要求》民政行业标准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6日。其中规定,网络祭祀应保证祭祀内容健康,不宣扬封建迷信,符合公序良俗,服务平台不应提供宣扬封建迷信类的虚拟祭祀物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此外还规定网络祭祀的定义、通用要求,并对网络祭祀服务人员、服务平台、服务内容等提出了要求。

那么,针对网络祭祀出现的乱象应该如何处理?网络祭祀行业又该如何走向规范?一起来看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玉律师的专业解读!

一、上述网络祭祀乱象触犯哪些法律法规?有何法律后果?

将生者信息展示在祭祀平台可能引发一系列民事和刑事责任。未经允许将生者信息上传至祭祀平台,例如设立“生者墓”,首先涉嫌违反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侵犯他人肖像权。同时,也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中“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此外,未经允许将生者的信息上传至网络祭祀平台,还可能对其名誉权、人格尊严造成实质性损害。被侵权人可要求平台或用户删除信息、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害及经济损失。

若行为人明知为生者,却故意捏造其死亡信息,并在祭祀平台上公然发布,使社会公众误认为其已故,从而贬损其社会评价、损害名誉,可能构成诽谤罪。另一方面,如果行为人还进一步虚构被害人生前的不实经历,甚至编造所谓“死因”以贬损其人格,使其在社会评价中受到羞辱,则可能构成侮辱罪。综上所述,上述网络祭祀乱象不仅涉及对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的侵犯,还可能因其主观恶意与传播方式触及侮辱、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平台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充值、销售虚拟高价祭品或捆绑服务,则可能涉嫌违反价格法中关于“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若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合理范围,市场监管部门可对平台进行约谈、责令整改或没收违法所得。若平台通过“排行榜”制造攀比心理,诱导用户非理性充值,可能被认定为“利用技术手段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或公平交易权”,需承担退款、赔偿等责任。

二、 针对网络祭祀乱象,祭祀服务平台应承担哪些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首先是严格审核义务,网络祭祀平台需从源头杜绝虚假信息传播,切实履行信息核验职责。用户创建纪念馆时,平台应要求其提交逝者姓名、出生和过世年月、照片等基础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第二是实名认证义务,平台应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确保用户责任可追溯。在注册环节,用户需通过手机号、身份证号、人脸识别等方式完成实名认证。第三是明码标价义务,平台须确保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公开透明。所有付费项目,如虚拟祭品、纪念馆维护费需在页面显著位置标注单价、计费规则及有效期,禁止通过“默认勾选”“自动续费”等方式捆绑销售,或利用灰色字体、弹窗广告误导消费。最后内容管理义务,平台需建立高效的侵权响应机制,快速处置违规内容。在用户访问的显著位置,如纪念馆页面、用户中心设置“一键举报”入口,并开通肖像权、名誉权等侵权投诉专项通道。

三、网络祭祀行业标准征求意见中提出的“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对于整治行业乱象,有哪些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乱象,《网络祭祀要求》征求意见稿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该条款作为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直指网络祭祀中的身份造假问题,将实名认证确立为服务准入的基本前提。此项规定与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法律要求形成有效衔接,构建起行业规范与法律制度的双重约束机制。

行业标准中的实名制要求,既是应对现实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更是构建网络祭祀新型治理体系的核心支点。通过建立“实名认证权限控制数据追溯”的全链条机制,有助于推动网络祭祀从无序发展向“严肃性、规范性、普惠性”转型,为数字时代的生命文化服务树立新范式。

原标题:《荒唐!网络平台惊现活人被祭奠、香火排行榜?》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法治日报

相关文章

学生嘲讽同学是“唐人”,老师严肃批评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该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该班主任称:“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作为历史老师,我唯一知道

2025-09-10 10:19:00

停热超24小时退费、72小时双倍退!山西供热征求意见!

近日,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公告,向社会公开征求《山西省供热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意见。作为关系群众“冷暖”的重要民生立法,《条例(草案)》共六章五十六条,覆盖总则、规划建设、供热用热、设施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六大板块,从制度层面构建起“全链条监管、全主体覆盖、全流程规范”的供热管

2025-09-06 12:21:00

微信进一步规范AI内容标识:用户发布的内容为AI生成合成的,发布时需主动声明

红星新闻今日,“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公告》。公告称,根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要求,平台应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为保障用户信息获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平台进一步优化内容识别能力。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的AI生

2025-08-31 13:04:00

别让直播间的光,掩盖“围猎”未成年主播的恶

近日,《新京报》刊发报道,聚焦某些公司对未成年主播的“围猎”。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十四五岁的农村女孩,被MCN机构以“高保底”“做网红”的承诺诱入其中。她们换上与年龄不符的装扮,日复一日对着摄像头讨好观众、求取打赏。当她们萌生退意时,就会发现自己早已被“卖身契”般的合同锁住。近年来,直播行业高度繁荣,

2025-08-28 13:43:00

8月26日16时起,盘锦站送站落客平台将进行封闭施工

关于盘锦站送站落客平台(盘锦站平安路)封闭施工的通告因盘锦站送站落客平台(盘锦站平安路)修复养护工程施工需要,需对该路段封闭施工。施工期间封闭区域社会车辆禁止通行。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一、封闭时间:2025年8月26日16时至2025年8月29日22时。二、封闭路段:盘锦站送站落客平台(盘锦站平安

2025-08-27 01:05:00

“25元上门”变2410元!独居女生深夜遭遇天价开锁:这些套路,你可能也躲不掉!

深夜,一个“95后”女孩站在出租屋门前,手里的钥匙不见了。 8月16日晚11点,独居的小慧(化名)刚加完班,发现忘带钥匙。她打开手机,在平台上找到一家“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页面显示“全市上门夜间开锁”仅需25元。她没注意到,这25元只是“预约费”——真正的“坑”,才刚刚开始。“锁打不开,只能强

2025-08-26 11:52:00

南都N视频客户端鸿蒙版上线!新型都市媒体智能交互应用+1

近日,南方都市报社旗下南都新闻客户端与N视频客户端合二为一,“南都N视频客户端”焕新上线,迈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南都探索的重要一步。8月25日,南都N视频客户端在HarmonyOS应用市场正式上架,“南都N视频”纯血鸿蒙版与大家见面!继苹果和安卓版本后,这个拥有4500万粉丝的客户端将为鸿蒙系统终

2025-08-25 01:38:00

免费报名!成都高新区图书馆活动来了→

一、从高新到世界English Corner: Would You Let AI Know You Better Than Your Best Friend or Partner本期,让我们跟随嘉宾的脚步,一起讨论“Would You Let AI Know You Better Than Your

2025-08-20 1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