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嘲讽同学是“唐人”,老师严肃批评
2025-09-10 10:19: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0:19:00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该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
该班主任称:“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作为历史老师,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唐人街,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我去网上搜,结果我越搜越生气,这句话已经引申到了说别人有‘唐氏综合征’。”
她表示:“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不管你是攻击了我们的同学还是其他人,你用‘唐人’这个用疾病命名的‘烂梗’来攻击别人,对那些患病的人也很不尊重。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班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该视频走红后,班主任的行为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可。
电音脉冲:网络“烂梗”能不能整治一下?现在小孩嘴里很多“烂梗”,网络没有门槛太低龄化了。
Dong:青少年正是思想观念养成时期,更应该好好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风: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俺不理解:这学生什么思想,都能拿疾病来嘲讽别人了?
问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空@白:每个平台都要严格审核。而且现在很多网络用语一堆错别字。
9月8日,该班主任表示,经过引导,学生们理解了该词的不当含义,已经停止使用该梗,被嘲笑的学生也获得了道歉。
这并非网络“烂梗”第一次引发担忧。此前,一项媒体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受访家长对此有担心的比例更高,为74.4%。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烂梗”会导致青少年乱用词汇和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青少年喜欢玩‘梗’有其特殊心理需求,如获取认同、给自己解压等。家长和教师要重视网络现象、网络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适时帮助青少年提高思辨能力和网络素养,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一味批评反而可能触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指出,社交媒体平台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发挥正向引领作用,把好语言、内容关,为青少年推送健康向上的网络内容。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钟倩整理
2025-09-10 10:19:00
2025-08-15 12:18:00
2025-08-12 11:09:00
2025-07-28 10:06:00
2025-07-28 06:04:00
2025-07-17 10:03:00
2025-07-13 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