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养老险行业转型迎挑战?国民养老去年Q4保费环比下滑逾七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1 20:41:00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备受瞩目。近期,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的业绩变动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公开披露的年度报告及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这家成立于2022年3月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国家队”,虽然在成立初期实现了快速盈利和业绩高速增长,但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数据却出现显著回落。

相关业内专家指出,国民养老的业绩波动并非个案,或反映出当前养老保险行业在监管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下的整体转型态势。

高增长背后的季度波动

2024年Q4保险业务收入下滑超七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2%。随着我国加速迈入长寿时代,如何让这一庞大人群得到更为满意的养老管理、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保险业新“国十条”、《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为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国民养老作为我国养老保险行业的“第三支柱国家队”,其业务表现与行业趋势紧密相关。官网信息显示,国民养老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公司股东来自工、农、中、建、交、邮储、中信、招商、兴业、民生、华夏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下属公司,以及6家大型证券保险机构和投资及实业领域企业。2024年12月,安联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成为新股东,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约113.78亿元。目前,国民养老保险在国内共有6家省级分公司,涵盖山东、四川、浙江、广东、重庆、上海等地区。

2022年3月25日,原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回答媒体提问表示,国民养老是专业性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鼓励该公司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

2023年,国民养老迎来完整运营的首个年度,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全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19亿元,较上年增长284.54%;净利润达3.15亿元,较上年增长542.86%。

进入2024年,国民养老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4年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48.08亿元,同比增长329.67%,净利润达4.3亿元,同比增长36.51%。

但是分季度来看,国民养老在2024年的业绩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尤其是第四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至4.2亿元,远低于前三季度平均14亿元的水平,较第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8.68亿元,大幅下滑77.51%。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净利润仅为0.1亿元,较第三季度净利润1.65亿元,大幅下滑93.75%。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期业绩波动或与公司产品策略调整有关,属于正常经营现象。”,在他看来,国民养老的这一业绩波动不仅反映出公司自身的经营挑战,更折射出整个保险行业养老业务在政策调整与市场环境变化下的转型态势。

新规倒逼回归主业

养老险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事实上,养老险公司的经营正在转型的十字路口。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平安养老、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泰康养老等多家养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发现,有不少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营收环比下滑的情况,除了国民养老外,还有平安养老、泰康养老等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在2024年四季度出现下滑。

有业内声音指出,短期的业绩波动或与监管新规下的业务转型直接相关。2023年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过渡期为3年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养老险公司回归养老主业,明确养老险公司只能经营“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年金险、人寿险,长期健康与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与保险资金运用”4类业务。

这意味着,曾为商业养老险公司贡献大量保费收入的短期健康险业务不得不被“出清”,此前依赖短期健康险“冲规模”的模式难以为继。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发现,在上述《办法》发布以前,有养老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中,健康险产品比例高达七成,剥离短期健康险业务可能会对部分养老险公司造成较大幅度的保费收入下滑,“纠偏”之路对于部分养老险公司来说会有一定的压力。

2024年9月,保险业新“国十条”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有关专家预测,在政策引导下,未来养老险产品将会更多聚焦长期化与多元化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养老产品涵盖传统险、分红险、专属养老险等多种类型。

据公司年报显示,从2024年收入情况看,在所有险种中,传统险是营收主力,专属养老险收入占比最低,且专属养老险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约220万下降到2024年的约126万。

2025年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各类产品数量持续增加。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统计,截至6月11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1031只(含停售),其中,储蓄产品466只、基金产品297只、保险产品233只、理财产品35只。从增长速度看,保险产品是过去三年中数量增长最快的品类,其增速远超其他类型产品。

有关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养老金融是应对之策。在监管引导下,我国养老险公司正从“规模导向”转向“长期价值导向”,短期阵痛难免,但规范化后的市场将更有利于专注养老金融的机构发展。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管玉慧

相关文章

王晖20年深耕逐梦中国半导体产业 盛美上海净利5年增7倍加速迈向全球舞台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博士回国创业,王晖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逐梦者。王晖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日本、美国深造,在美国硅谷创业。2005年,他回国二次创业,成立了盛美上海(688082.SH),主攻半导体设备领域。20年过去,王晖掌舵的盛美上海跻身全球半导体设备前列,成为一家市值达540

2025-07-28 11:00:00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7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挽回各类税款损失5710亿元,持续曝光各类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全社会税法观念和维护法治公平的意识明显增强。来源:人民日报

2025-07-28 10:27:00

利好来了!外资,出手!

周末,两则利好消息刷屏!7月26日,话题#全球资管巨头“抄底”中国房地产#冲上百度热搜,引发大量关注。据悉,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旗下房地产投资部门,近日与浙江企业西子国际联合发起总规模约30亿元的私募房地产股权投资基金,聚焦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写字楼、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有业内人士指出,外资巨头宣布

2025-07-28 03:07:00

“左手倒右手”给退市边缘公司“续命”:沈雯拟5.46亿将紫江新材装入*ST威尔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在退市边缘徘徊的*ST威尔(002058)终于亮出“保壳大招”。7月25日晚间,公司与控股股东沈雯旗下的紫江企业(600210)同步公告:*ST威尔拟拿出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企业、宁德新能源、长江晨道等29名股东所持紫江新材51%股权,借此切入锂电池铝塑膜赛道。值

2025-07-27 15:44:00

中金黄金: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公司将推动善后工作

中金黄金晚间公告,公司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情况说明公告》中提及的各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已停产,公司将根据现场处置情况,积极妥善推动善后工作。公司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来源:新华日报

2025-07-24 22:38:00

圣达生物收盘上涨1.01%,滚动市盈率71.58倍,总市值33.87亿元

7月24日,圣达生物今日收盘17.92元,上涨1.01%,滚动市盈率PE(当前股价与前四季度每股收益总和的比值)达到71.58倍,总市值33.87亿元。从行业市盈率排名来看,公司所处的化学制品行业市盈率平均50.65倍,行业中值43.59倍,圣达生物排名第131位。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

2025-07-24 19:05:00

云南咖啡加快“走出去”步伐

新华社昆明7月24日电(记者王贤思)眼下虽非咖啡豆主产季,但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军马山咖啡庄园依然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将经严格质检的咖啡粉、冻干咖啡、挂耳咖啡等制品装车,发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云南省是中国的咖啡主产区。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在品质提升、政策支持和国际化拓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不断巩固本土市

2025-07-24 18:26:00

宣汉再次入围全国百强!省内位次实现攀升

【来源:宣汉发布】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举行会上,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四川省宣汉县再次入围全国百强县位列榜单第87位在四川省7个入围县中排名攀升至第3名这也是宣汉县连续3年入围全国百强县据了解,2021年宣汉县正式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县”,2023年7月首

2025-07-23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