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锦江在线营收连降三年,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未商誉减值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9:37:00    

文|五行评车

锦江在线(600650.SH)业绩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而且营收还在持续下滑。

4月8日,锦江在线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同比下降5.20%;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30.28%。

五星评车发现,锦江在线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2022年6月,锦江在线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拟以人民币1.17亿元的价格,受让大众新亚49.5%股权。

此次收购中,大众新亚增值率59.37%,锦江在线从而形成了3794.40万元商誉。

然而,2022年至2024年,大众新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未达到预测值。

五星汽车发现,截至2024年底,大众新亚商誉依然是3794.40万元,公司未进行商誉减值。

锦江在线主要经营包括车辆营运和低温物流业务,参股的锦海捷亚主要经营国际货代业务,参股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经营仓储业务。

4月8日,锦江在线发布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同比下降5.20%;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30.28%。

对于2024年业绩表现,锦江在线表示,公司主营业务继续呈现较好复苏态势,本年度由于丰田汽销于2024年4月停止了整车销售业务,剔除该因素后,本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6.0%。

同时,锦江在线介绍,综合而言,客运业务方面,商务用车市场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出租车大力开展优质驾驶员引进。受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策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汽车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预制菜业务方面,主攻企业福利市场,同时围绕消费场景开发产品,业务规模明显增长;食品冷链业务方面,通过持续推进业务和资源统筹管理,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了经营业绩的较好提升。

然而,从盈利能力来看,锦江在线已不复当年之勇。

2004年至2020年,除2012年(1.85亿元)外,锦江在线净利润一直超过2亿元。

2021年,锦江在线净利润大降41.27%,跌至1.31亿元。

随后,2022年和2023年,锦江在线营业收入分别为20.88亿元和19.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8%和-7.65%;净利润分别为5.23亿元和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47%和-71.12%。

五星汽车发现,锦江在线2022年净利润创下公司最佳水平,但加上2024年数据,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

但这也并非锦江在线真实的盈利能力,2022年,公司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上海尚海食品有限公司完成外马路1218号地块剩余房产的移交,确认资产处置收益约7.68亿元。

2022年,锦江在线扣非净利润亏损1.09亿元,这是公司目前唯一的一次出现亏损状态。

对此,锦江在线解释称,2022年度,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出租车、商务大巴、长包车以及4S店等业务的正常营运均受到影响,导致本公司年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锦江在线2022年进行了一场收购,但公司却未“增肥”。

2022年6月,锦江在线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锦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汽车”)拟以人民币1.17亿元的价格,受让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交通”)所持有的上海大众新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新亚”)49.5%股权。

本次收购前,锦江在线持有大众新亚49.5%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大众新亚99%股权,大众新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大众新亚成立于2000年4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出租汽车、大客车业务、汽车修理、驾驶员培训、汽车销售等。

其中,巡游出租车营运和汽修服务为大众新亚的主营业务,其业务模式是公司与驾驶员签订租车经营合同,将自有出租车租予驾驶员,并为驾驶员提供道德、技能培训、车载终端以及安全互助保障等服务。

同时,大众新亚建有汽修厂,为出租车驾驶员提供汽车修理服务。

锦江在线介绍,大众新亚的出租车业务规模覆盖上海市,出租车营运资质687张,签约驾驶员800余人。出租车以燃油车为主,正在逐渐更新燃油车为新能源汽车。

此外,大众新亚拥有静安区彭浦镇328街坊19丘(土地面积3833平方米)及闵行区虹桥镇85街坊5丘(土地面积6465平方米)两块土地。

需要注意的是,公告显示,本次交易标的为大众新亚49.5%股权,按照收益法评估值计算,大众新亚合并口径股东权益账面值为1.49亿元,评估值2.37亿元,评估增值8836.48万元,增值率59.37%,锦江在线从而形成了3794.40万元商誉。

公告显示,本次评估采用的大众新亚盈利预测相关主要数据为: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57.64万元、6069.77万元和6687.4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88.39万元、1276.87万元和1567.95万元。

2021年,大众新亚营业收入达4572.81万元,净利润达425.71万元。

收购后,2022年,大众新亚实现营业收入3034.72万元,净利润亏损1221.9万元。

如果说受到客观环境影响,大众新亚2022年营业收入下滑,出现亏损还情有可原。

2023年,大众新亚实现营业收入3459.38万元,净利润141.26万元,依然不及2021年水平。

2024年,大众新亚实现营业收入3902.94万元,净利润575.79万元,其收入依然与2021年有较大差距。

综合来看,2022年至2024年,大众新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未达到预测值。

一般来看,如果标的公司某年度实际业绩与承诺/预测净利润吻合,一般不会发生减值;如果低于承诺/预测净利润,一般就要进行减值了;如果低于收购时(期初)的业绩水平,也就是收购后业绩下滑了,则肯定得减值了;如果标的公司某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需要一次性减值归零

然而,截至2024年底,大众新亚商誉依然是3794.40万元,公司未进行商誉减值。

锦江在线表示,从2024年起,本集团将锦江汽车、大众新亚及锦江客运认定为一个资产组,本集团将相关出租车营运车辆牌照及商誉以其所属的该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相关文章

绿联科技一季度业绩双增,全球化战略成效显现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春波】4月28日晚间,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4亿元,同比增长41.9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7.18%,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24年是绿联科技上市第一年,其营

2025-04-30 21:30:00

拒绝“以价换量”,科沃斯Q1净利润同比增长59.43%|看财报

从去年开始,在国家政策以及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国内家电市场迎来了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也是近几年来,在创新匮乏的背景下,对终端以及品牌的又一次调动。根据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家电市场(不含3C)零售规模179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清洁电器替代传统工具,稳步渗

2025-04-30 15:29:00

郑州二七国资公司拟发行12亿元公司债,获上交所通过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30日,郑州二七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获上交所通过。债券拟发行规模12亿元,承销商/管理人为西部证券、财达证券。2025年1月3日,经大公国际综合评定,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为AA,展望稳定。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2025-04-30 14:30:00

起诉“柴怼怼”已立案,胖东来公开和田玉定价标准

4月30日,胖东来公布受理案件通知书,关于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已于4月25日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此外,胖东来珠宝部公布和田玉定价标准,2024年3月起,1—10万元为20%,10—20万元为15%。据售后标准:自 2018年9月至今,顾客在胖东来购买的和田玉商品价格、品质存

2025-04-30 12:23:00

资产质量承压,珠海农商行规模突破千亿净利润却大跌超3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近日,珠海农商银行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008.32亿元,同比增长10.31%,资产规模稳步上升,突破千亿关口。不过,该行2024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2024年,珠海农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97亿元,同比下降0.69%;实现

2025-04-30 11:19:00

贵州茅台: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14.43亿元 同比增长10.67%

4月29日晚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600519.SH)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3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65.48亿元,较年初增长3.87%;预收账款(合同负

2025-04-30 10:52:00

成都一季度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消费超170亿元

以旧换新截至3月31日▶四川省汽车置换更新平台成都已收到补贴申请超4.1万件,补贴金额近5亿元,实现新车销售额88亿元▶成都先后开展2轮共1亿元汽车消费奖励活动,拉动消费超81.2亿元促消费活动3月“过完春节过春糖”春糖季主题消费活动▶推动本地线上线下消费增长5%以上▶美团平台到店餐饮、到店消费(除

2025-04-29 09:21:00

百亿级私募一季度加仓科技与医药板块

今年一季度,百亿级私募密集出手捡拾筹码。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超20家百亿级私募旗下产品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市值超300亿元。整体来看,成长空间广阔的科技和估值处于底部区域的医药板块,备受知名私募青睐。(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