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2:5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 据科技日报消息 光解水制氢迎来新突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料制作成100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时间产生的氢气,可以驱动一辆氢能汽车行驶68公里。相关研究成果8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一个多世纪前,科幻作家凡尔纳就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为实现这个设想,科学家正在研究用阳光将水分解获取氢气的技术,即光催化分解水技术。

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大招:第一招是太阳能发电再电解水,这种方法虽然效率高,但设备又复杂又烧钱;第二招是让阳光直接分解水,用二氧化钛等材料当“分解神器”,阳光下就能把水分子“一键拆解”。自1972年这项技术问世,光解水就成了能源界的“顶流明星”。

作为一种光解水催化材料,二氧化钛“身上”布满数以亿计的“能量接收站”。每个接收站由钛原子和氧原子精密排布构成,当光子撞击接收站时,就会激发出携带能量的电子—空穴对。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5%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了由两种晶面组成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这两个晶面就像精心设计的‘电荷高速公路’:一个晶面专门收集电子,另一个则负责接收空穴。”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说,与已报道的二氧化钛材料相比,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200余倍。

刘岗表示,用二氧化钛实现高效光解水制氢一直被寄予厚望,但长期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必将加速氧化钛光解水研究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新研制的稀土掺杂二氧化钛,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钛和钪的资源优势,给高值资源再赋能。

相关文章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杨昊)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英等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

2025-05-01 09:44:00

《浅水型河湖底泥洗脱生境改善技术规程》专家咨询会在京召开

4月1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浅水型河湖底泥洗脱生境改善技术规程》专家咨询会。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清华大学教授刘会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夏星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芝茂、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环境专业总工李堃等水科学

2025-04-19 17:43:00

突发讣告!他因病逝世!曾在上海工作,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

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在浙江杭州逝世享年85岁新中国第一位留德博士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

2025-04-13 07:36:00

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 据科技日报消息 光解水制氢迎来新突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

2025-04-12 22:52:00

这项“湖北精品”比万足金还纯万倍 拓材科技锻造出“中国纯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万足金”是黄金纯度的天花板——纯度达99.99%。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将半导体核心材料——高纯镓的纯度做到99.999999%(8N)。凭借这样“至纯”的质量追求,成立仅10年的拓材科技,在第二届“湖北精品”的发布现场,与成立100多年的大冶特钢、成立70年的三环锻压

2025-04-11 07:31:00

“带编”创业、入职送车……广州黄埔携1557个高薪岗位赴京引才

4月12日,一场跨越南北的“人才之约”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按照统一部署安排,4月13日广州市将在北京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专场校园引才招聘活动。届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携100家优质企业、1557个高薪岗位及

2025-04-08 22:16:00

金属材料抗循环蠕变研究有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思路,成功让材料在保持高强度、高塑性的同时,大幅提升循环蠕变能力。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科学》杂志在线发布。《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5日 第02版

2025-04-05 10:40:00

丹阳市伟亚新材料科技申请耐火阻燃 PVC 材料制备专利,提高耐火阻燃性能

金融界 2025 年 4 月 5 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丹阳市伟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耐火阻燃 PVC 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 CN 119752065 A,申请日期为 2024 年 12 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的属于 PVC 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火阻燃

2025-04-05 0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