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如果物种也有“诺亚方舟”,那一定是在青藏高原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9:00:00    

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这一次,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诺亚方舟”。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不仅是地球第三极,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等极端条件,迫使动植物在此上演了数百万年的“生存极限挑战”。

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生态单元,青藏高原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第一次青藏科考以后,近50年时间,青藏高原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得如何?亚洲水塔变化几何?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进入新时代,第二次青藏科考将在第一次青藏科考的基础上,突出以变化为主题的考察研究,摸清变化规律,评估与预测未来变化趋势。

第二次青藏科考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和“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题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科学研究进展,揭示极端环境下高原生灵的“生存密码”。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选取了三个代表物种:木里鼢鼠、高山倭蛙、孟加拉虎。从物种的特点、研究方法、应用价值诉说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哲学。来看看中国科学家如何以科技之力破译自然密码?

地下迷宫建筑师:鼢鼠的基因演化史

△被称为“瞎老鼠”的木里鼢鼠

在海拔3700米的雪山深处,被称为“瞎老鼠”的木里鼢鼠以惊人的生存智慧蛰伏于地下,它们用前爪特化的“铲形巨齿”打造深达2米、绵延千米的“地下城堡”,粮仓、育婴室一应俱全,视力与听力虽退化,却以“地下建筑师”的身份维系高原生态平衡。

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施鹏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鼢鼠家族完整的演化树,在青藏高原东南端的横断山脉发现唯一由我国研究人员命名,有着纯正中国名的新物种木里鼢鼠,这一物种保留了整个家族最原始的形态特征,证实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鼢鼠家族的起源中心,为研究高原物种适应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微型防晒专家:高山倭蛙的生存智慧

△高山倭蛙

生活在世界之巅的高山倭蛙,以3-5厘米的微小身躯直面强紫外线辐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这种两栖动物已进化出堪比“生物防晒衣”的生存机制,其皮肤分泌物中蕴含的特殊分子可高效修复DNA损伤,就像自带“生物防晒衣”,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对两栖类环境适应的认知,更为人类研发抗紫外线损伤的医学产品(如新型防晒剂或皮肤修复技术等)打开了自然灵感宝库,对人类皮肤方面的医学健康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墨脱孟加拉虎:王者归来印证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红外相机捕捉到了!是虎的足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团队在西藏墨脱布设的322台红外相机,首次记录到野生孟加拉虎的活体影像及足迹。

△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孟加拉虎的活体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发现是在我国境内野生环境中分布的直接证据,表明当前墨脱县生态环境能够承载野生孟加拉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填补了中国境内该物种分布证据的空白。它们的回归证明青藏高原的森林覆盖、猎物数量已达到顶级猎食者的生存门槛,印证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濒危物种保护上的卓越成效。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不仅是一次对高原生灵的礼赞,更是一场唤醒生态守护意识的科普行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期待你都能从中汲取敬畏自然的力量,成为守护这片“第三极”诺亚方舟的同行者。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这片“诺亚方舟”,揭示更多物种存续的智慧。

青藏高原的科考故事远未终结。

(图片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提供)

相关文章

疲劳驾驶走错路 男子高速逆行5公里

8月17日凌晨,一辆白色轿车在银昆高速逆行五公里后原地掉头,往昆明方向继续行驶,曲靖会泽交警发现后立即出警处置。凌晨五点左右,这辆白色轿车从野猪冲服务区入口处出来,左转驶入银昆高速,径直朝着昭通方向逆行,驶出大概5公里后,驾驶人原地掉头,朝着反方向往昆明继续前行。会泽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立即驾驶

2025-08-19 16:09:00

贵州大学3种新药田间试验表现突出!细菌性病害防控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贵州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团队,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举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新药剂田间观摩评价会,对贵州大学创制的三种新型药剂联合试验防效进行了评估。专家组认定,20%截短侧耳素悬浮剂、20%氯菌环酯悬浮剂、20%戊噻菌锌悬浮剂三种新药剂是细菌性病害防控药剂的重大

2025-08-14 09:33:00

公安部:罗某良(男,32岁)被依法查处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据公安部网安局7月11日消息,经查,罗某良(男,32岁)于6月30日在互联网平台发布了所谓的“倪四道”院士的聊天截图,内容涉及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造成该谣言信息传播扩散,造成当地居民恐慌,扰乱公共秩序。

2025-07-11 11:26:00

游客“码”上可探秘昆明老街

掌上春城讯7月7日,湖南游客张丹拿出手机扫描昆明老街的二维码标识牌,获取图文并茂的景点介绍,还能聆听中文语音讲解。据了解,为助力昆明老街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五华区护国街道在多个标志性文化场所推出“智慧导览”服务,通过安装二维码标识牌,让游客“一码在手”即可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提

2025-07-08 07:40:00

已回收1万余充电宝!昆明长水机场:安检时统一查验,增设4个邮寄点……

根据民航局最新规定,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认证或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批次的充电宝乘机。记者6月30日从昆明长水机场了解到,新规自28日零时起已全面执行,目前已回收1万余充电宝,少于20%乘客选择邮寄,此外该规定目前只针对国内航线,不包括海外及港澳台。在长水机场待检区专门设置的锂电池咨询口

2025-07-02 12:40:00

昆明推进免陪照护服务 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难题

【来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 “这个陪护政策真好!”近日,市民小王对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昆理工附属安宁市一院”)疼痛科医生说。近期,昆明多家医院启动免陪照护服务,推出免陪照护病房,推动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难题,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2025-06-16 08:40:00

500尾中华鲟等国家保护动物今天放归长江

为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巩固十年禁渔成效,今天(6月11日)上午,上海举行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中华鲟、松江鲈、胭脂鱼等适宜本地生长的保护动物。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槽门依次打开,500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2000余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江鲈、10000余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以及800

2025-06-11 20:12:00

郊野公园邀你赏绣球花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侯玉才)日阴雨虽给出行添了几分不便,却使郊野公园迎来一场浪漫花事——上万株绣球花正值盛花期,在雨中绽放出别样风情。5月28日,细雨如丝,郊野公园内的巨大乔木下,各色绣球花在雨幕中舒展身姿。粉的娇嫩、蓝的深邃、紫的典雅……雨滴缀在花瓣上,让花团更显水润饱满。郊野公园相关负责

2025-05-29 08: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