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风险需警惕!南阳市疾控中心发布暑期健康提醒
2025-07-11 12:08: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2:08:00
【来源:南都晨报】
最近一段时间,我市持续高温。日前,市疾控中心发布暑期健康提醒,提醒市民重点关注食源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和溺水风险,切实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以微生物感染最为常见,误食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导致的中毒也时有发生,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每年7月至10月为食源性疾病高发期,随着暑假聚餐、外出旅游增多,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健康提示: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务必洗手;生熟食物及其加工用具、容器要分开存放和使用;尽量不食用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和野生植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减少,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等症状,蜱虫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传播媒介;每年4月至10月多发,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旅游及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健康提示:整理家居环境,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杀灭杂草中和家畜(宠物)身上的蜱虫;避免在草地、树林、田间地头长时间坐卧,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检查身上、衣物及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如被蜱虫叮咬,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高发,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主要症状有发热、口腔疱疹或溃疡、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出现皮疹。
健康提示: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开窗通风为主;勤晒衣被;做好家庭地面、玩具等消毒;鼓励适龄儿童根据自身情况接种疫苗。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可借助被污染的水(如游泳池水)引起暴发,夏秋季流行,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病程2至7天,症状包括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
健康提示:加强手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和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习惯;学习爱眼护眼知识;患者应避免进入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
溺水
夏季是溺水高发期,市民应增强安全意识,选择安全有保障的水上活动场所,掌握一定的溺水急救技能。
健康提示:到配备救生员、安全设施完善的游泳馆游泳;不独自游泳,未成年人要在家长或监护人陪同下游泳;下水前充分活动身体,避免抽筋。
· ENJOY ·
︎ 记者:王雪
︎一审:吕 东/一校:侯斐斐
二审:刘一辰/二校:王 雷
三审: 高如衡 / 三校:杜燕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2025-07-11 12:08:00
2025-07-08 17:32:00
2025-07-08 15:57:00
2025-07-03 23:31:00
2025-07-03 21:31:00
2025-06-29 16:38:00
2025-06-28 00:01:00
2025-06-27 0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