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如何解好高等教育这道“综合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会观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0:4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欣)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5年工作会在北京召开。380名学会理事、高校书记、校长齐聚于此,为教育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如何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2025年,高等教育向何处发力?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会嘉宾。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机协同育人新机制

人工智能浪潮为高等教育带来范式变革的重要机遇,同时也对传统育人模式提出新挑战。

“从经济发展看,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一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从技术变革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革命、重塑教育生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葛道凯分析道。

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之变?

“当前大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其思维特征、行为方式和发展需求都深度浸润技术元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郭新立表示,对此,高等教育应当积极构建智能驱动的育人新范式,打造技术赋能的资源新形态,建立人机协同的育人新机制。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要兼顾‘不变’与‘求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谈到,要发挥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正向赋能作用,坚持科技向善,保持教育内在规律、立德树人初心等方面“不变”,而在方法、手段、内容、载体、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创新“求变”。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要加快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数智化环境中的价值判断力和人文情怀,以技术为翼,以育人为本,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涵养家国情怀、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助力。”郭新立说。

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提升教育综合改革质效

当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兴起。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所需?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要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瞄准科技产业发展制高点、现代制造业建设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等,牵引办学资源向赋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

“要突破人才培养教育范式、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等重点难点,积极汇聚校企优质资源,共建新工科教育科创平台,将企业工程实践中的‘真问题’‘真需求’融入教育教学科研,探索实践校企‘四共四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范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说。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以北航为例,学校通过与中国航发共建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与中国商飞共建大飞机研究院等方式,探索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与企业是比较强的上下游耦合、互相支撑、协同发展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要以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聚焦关键性技术突破,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中试熟化环节薄弱,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服务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周玉表示。

如何破解?对此,周玉鼓励高校依托高校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并在有组织研究单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此外,还要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他说。

“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开展前沿科技和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前沿领域、新兴领域、交叉领域,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治莹说。

作者:张欣

相关文章

PROFROID引领CO2暖通技术革新,开启绿色新纪元

在暖通领域,一场绿色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2024年,PROFROID母公司原有业务架构调整,PROFROID作为全球CO2应用技术领先品牌,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PROFROID在暖通技术上开启新的征程,更意味着全球暖通行业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4月26日,PROFROID全

2025-04-29 11:12:00

东软与同济大学共建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人民财讯4月27日电,4月26日,由东软集团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的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成。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快车道。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正是瞄准这一产业升级窗口期。依托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学术积淀,以及东软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丰富

2025-04-27 14:32:00

拿下上海车展“车芯C位”,联发科旗舰新品重新定义豪华内涵

2025上海车展,汽车产业链的角色转移正在悄然发生。过去,车展的聚光灯总被车企的新车、概念车和炫酷设计占据,而今年的上海车展却透露出一个鲜明的趋势:供应商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2025上海车展供应商企业参展数量激增:整车馆内供应商从2021年的7家暴增至2025年的23家

2025-04-25 18:41:00

直击上海车展:江波龙发布车规存储新品,PTM定制“驾控随芯”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盛大启幕,全球汽车产业的目光聚焦于这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在众多展示亮点中,汽车AI+应用无疑是最大的热点之一,“驾控超级大脑”技术概念、车机交互AI智能体、AI大模型实现多模态交互与情感图谱引擎等,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了其最新研发成果,引发业内关注。作为半导体存储品牌

2025-04-24 11:45:00

光谷青桐汇半导体专场:资本与产业碰撞 激活创新生态

4月23日,光谷青桐汇化合物半导体专场在光谷举行,7个硬核项目路演吸引20余家投资机构、上市企业及科研专家约200人参会,聚焦产业链生态构建与投资机遇,推动技术、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作为国家半导体产业重要基地,光谷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九峰山实验室等平台,已形成从材料研发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活动现场

2025-04-24 09:50:00

为验证“高反风险预测”小程序,这群高中生真去了趟高原

今年2月,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高一年级微信小程序班学生在一个研学营实践课程中,依托AI技术辅助开发出一款“高原反应风险预测”小程序,希望能够帮助进藏游客预警高原反应。在测试小程序可行性的过程中,这群高中生连续“刷出”几个“意外之喜”:得到钟南山院士回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线上答疑,他们还真的跑到西藏

2025-04-24 09:43:00

AI时代,阅读过时了吗?

文 | 静子当短视频“倍速”解说文本,一页一述说的“大部头”是否还有价值?当人工智能“瞬时”给出参考答案,阅读积淀下的“深度求索”是否还有意义?当人文科学又一次被吐槽“无用”,我们是否仍笃信“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其主题给出了最铿锵的答案——“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图片由

2025-04-24 01:14:00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济南为AI开发者提供五项“大礼包”

  4月2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2场——济南市大数据局专场。发布会上,济南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甲猛介绍,自济南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以来,济南围绕“政策统筹、资源整合、生态构建、应用落地”四个方向,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全链

2025-04-23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