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公开10个"懒人养生法"
2025-05-26 23:05: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23:05:00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发现,过日子最重要的是实在。
摒弃浮华喧嚣,回归生活本真,脚踏实地追寻自己够得着的幸福。
干好工作
人生多变化,生存的潮水会不定时袭来。具备底层的谋生能力,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职场中压力不可避免,端正工作心态。
把遇到的困难当成是实现职业目标的挑战,自然就能积极乐观地去应对。
很多时候,如果你感觉工作陷入瓶颈期,那大概率是在工作方式上出了问题。
大江奔流的时代,多学习汲取新的知识体系、技能工具,才能与时俱进。
自我投资,提升核心竞争力。工作中很多焦虑,说到底是技能焦虑。
结合自己擅长的事,沉下心修炼一技之长,练就在这个领域内不可替代的专业技能。
当你拥有了更高的职场价值,也就找到了应对生活更大的掌控感。
顾好家庭
对于一些人来说,幸福的生活状态就是有家回,有人念,有一盏灯为你而留。
生活难免有不易,但只要家人相伴,再多的辛苦也不足以为惧。
要为生活做减法,为家庭做加法。
幸福的家庭并非唾手可得,而是要用心经营,坚持好好说话,保持耐心多沟通。
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家的温度。
和家人保持善意的沟通,耐心的交流,才能消除不必要的隔阂,营造出松弛的氛围。
人都有各自的认知和选择,哪怕亲如家人,也会遇到有矛盾争执的时候。
所以,在和家人相处时要有不较劲的智慧。学会相互理解,少争对错多体谅。
常怀体谅之心,用理解和包容把家庭拧成一股绳,做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活好自己
自己的幸福要交给自己来主宰,不必拿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路。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行走于不同的生命轨迹。
总把外界种种当成参照物,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错失风景。
生活是自己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适合的目标和节奏,是活出自在人生的开始。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了,才是改变一切的根本。
岁月为我们大浪淘沙,也让我们明白,生活需要花团锦簇,但更贵在细水长流。
能够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中医公开10个"懒人养生法"
现代人养生有多拼?又是买昂贵保健品、又是跟风打卡各类 “网红养生仪”,甚至为了一套养生课程花上大几千…… 结果钱没少花,身体却还是这儿酸那儿乏,越养越 “焦虑”!
在中医眼里,真正能养到根儿上的法子,全藏在日常生活里 —— 不用花一分钱,也不用费多大力气,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懒人养生法”,效果却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儿实在多了!
养肝就走路
养肝的关键在于保持规律、适度的步行,使肝气通达,情绪舒畅。
走路是一种温和的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帮助肝气条达。肝经循行于下肢,尤其是大腿内侧,走路时双腿交替活动,可以刺激肝经,使其气血流通顺畅。
养肾就踮脚
养肾的简易方法之一就是经常踮脚,可随时练习,以激活肾经,固护肾气。
肾经起于足底涌泉穴,踮脚时足跟离地,可以刺激涌泉穴及肾经循行路线激发肾气。
养肺就唱歌
养肺的妙法之一就是常唱歌,尤其是旋律悠扬、节奏舒缓的歌曲,以清肺浊、畅气机。
唱歌时需要深长的呼吸,能够增强肺的宣降功能,促进浊气的排出。肺喜清润,唱歌时的振动和气息调节有助于疏通肺络,促进津液布散,化解痰浊。
现代研究表明,唱歌能增强膈肌运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这与中医“宣肺理气”的理念一致。
养胃就慢嚼
养胃的关键在于进食时专注、缓慢,每一口食物咀嚼20~30次,使胃得以从容工作,减少负担。
细嚼慢咽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减轻胃的负担。唾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保护胃黏膜;充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过度的胃酸,预防胃炎和胃溃疡。若进食过快,食物粗硬,容易损伤胃络,导致胃痛、胀气等问题。此外,慢嚼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饮食。
养脾就咽津
养脾的简易方法之一就是常做“吞津”练习,尤其是在空腹或思虑过度时,以滋养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唾液由脾所化,古人称之为“金津玉液”“华池神水”。晨起或空腹时,舌抵上颚,待唾液满口后缓缓咽下,可濡养脾胃,改善消化不良、口干舌燥等问题。
现代医学发现,唾液含有多种酶和免疫成分,能辅助消化、杀菌消炎。
咽津还能安定心神,因脾主思,过度思虑会伤脾,而专注吞咽唾液的动作能让人静心凝神。
养心深呼吸
养心的关键之一在于调整呼吸,让气息深、长、匀、缓,使心神归于宁静。
深呼吸能够调节气机,使心肺之气通畅,从而安定心神。当呼吸平稳深沉时,气血运行更加顺畅,心神自然安定。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急促的呼吸往往伴随焦虑、烦躁(阳亢状态),而深呼吸可激活副交感神经,降低心率,缓解压力,有调和阴阳,安定心神的作用。
养肠就喝水
养肠的关键在于适量、适时补充水分,既不可缺水,也不可过饮,以维持肠道的润泽和正常蠕动。
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津液的润滑,若体内津液不足,肠道失润,就容易出现便秘、燥结等问题。适量饮水能补充津液,软化粪便,防止肠道干燥,促进糟粕的顺利排出以预防便秘。
但中医强调饮水需适度,过量饮水反而会加重脾的负担,导致水湿内停。
养脑就读书
养脑的关键在于勤于思考、适度用脑,使气血充盈、脑窍聪慧。
中医认为“脑为髓海”,依赖肾精的充养,而读书思考能调动肾精上输于脑,延缓脑力衰退。
有研究发现,阅读能刺激神经连接,增强认知功能。若长期不用脑,气血运行迟缓,可能导致脑髓空虚,出现健忘、反应迟钝等问题。
养眼就远眺
养眼需避免长时间盯着近处,适时远望,使气血流通,双眸明亮。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肝血耗损,使眼部经络拘急,出现视物模糊、干涩等问题。远眺能调节睫状肌,放松眼部肌肉,使肝血得以重新输布,濡养双目,预防近视。
此外,户外远眺常伴随自然光的照射,自然光有助于视网膜健康,自然光能温煦眼部气血,改善因阳气不足导致的视物昏花。
养骨晒太阳
养骨的关键在于适度接受阳光照射,以温补肾阳,强健筋骨。
“肾主骨、生髓”,骨骼的强健依赖肾精的充养,而阳光能助长人体阳气,尤其是肾阳。肾阳充足,则骨骼坚固;反之,肾阳虚衰易导致骨质疏松、腰膝酸软。
此外,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背部,晒太阳可温通该经气血,间接濡养骨骼。现代医学证实,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的吸收。
来源:新华社 老年日报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在看
2025-05-26 23:05:00
2025-05-26 10:00:00
2025-05-25 07:20:00
2025-05-24 15:35:00
2025-05-23 16:09:00
2025-05-23 15:38:00
2025-05-23 09:17:00
2025-05-22 1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