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坚定信心勇担使命 民营企业家分享强市建设故事
2025-05-22 18:37: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4:33:00
5月21日下午,在西南科技大学无人机实训场上空,一架四旋翼飞行器正沿着预定轨迹精准悬停。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2025届毕业生李科成手持遥控器,向记者演示着无人机翻滚、俯仰等复杂动作。
“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无人机驾驶技能,更重要的是拿到了进入低空经济领域的‘敲门砖’,提升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李科成说。
李科成的收获得益于人社部门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绵阳首个无人机驾驶员(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
自5月初起,培训班已陆续吸引了200余名学生参与,内容涵盖无人机基础原理、飞行法规、航线规划、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多个领域,学生通过考核后将获得无人机驾驶员职业等级认定证书,直通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热门岗位。
一场培训班也折射出绵阳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层次考量。
作为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承载地,绵阳正围绕“587”现代产业体系(五大优势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未来产业)框架布局,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赛道,已形成集研发测试、装备制造、运营培训、场景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面对全国无人机持证“飞手”缺口超百万,绵阳本地企业普遍反映的“会飞不会用”实操型人才短板,应如何破题?
绵阳选择以技能培训作为破局“密钥”。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对接“587”产业体系核心战略举措,积极推动培训工作与低空经济、银发经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重点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过去我们更加侧重理论教学,这次主要侧重实操,让无人机驾驶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无人机驾驶技能。”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韩新明说,这既填补了绵阳低空经济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又能为产业应用场景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这种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塑造”产业生态的创新实践正形成燎原之势——
◎在涪城区,电工学员们围在配电柜前学习物联网调试技术;
◎在北川羌绣、竹编非遗课堂里,技能型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在游仙区,中式烹调师技师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教学,传授地道绵阳米粉制作技艺。
正如那些在试飞场上空划出优美航迹的无人机,这座城市也在职业技能培训的托举下,向着新质生产力的高度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目前绵阳已开设96个职业技能培训班次,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和职业工种,围绕重点领域市场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下半年,还将计划新增168个班次,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管和评估,为‘587’产业体系建圈强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推动绵阳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绵阳市就促中心主任汤云春表示。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王泽宇 文/图)
2025-05-22 18:37:00
2025-05-22 15:24:00
2025-05-22 14:33:00
2025-05-21 06:15:00
2025-05-20 20:10:00
2025-05-20 08:50:00
2025-05-20 07:11:00
2025-05-12 0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