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最聪明的人才”即将离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09:00    

美国《纽约时报》4月3日文章,原题:美国最聪明的人才即将离开 美国联邦政府大幅削减高校及相关机构的科研经费后,很多实验室的运营变得十分艰难,无力支付更多研究人员的工资,年轻科学家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博士后岗位被撤销、奖学金项目也相继中止。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刚刚起步的科研人员,美国将面临失去这代年轻科学人才的危险。

科研工作者们正在实验室内工作。 (视觉中国)

“撤资”速度令人震惊

目前,美国多个联邦机构主导的研究经费已被冻结或取消,不少大学实验室随之关停,年轻科学家们也就失去了获得培训和经验的关键跳板。虽然大多数美国科学家对此早有预料——特朗普政府不会对科研友好,但这样的“撤资”速度仍令人震惊。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美国将丧失其在21世纪科学、医疗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许多年轻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不得不在“留美”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之间作出选择。美国政府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医学、人工智能、能源等研究能自己取得进步。如果不能尽快给予这些年轻人信心,让他们相信美国会支持他们,并确保科研免受政治干扰,他们将会离开。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向往的地方。美苏冷战让美国大量投资科技领域,吸引来全球最杰出的一部分人才。之前有科学家认为,美国就像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这里有积极的竞争、完善的支持体系,使他们能发挥最大潜力。正是这种环境,让美国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种投资也极大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仅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经费就支撑了40多万个工作岗位,据估算,每1美元NIH拨款可带来2.56美元的经济产出。
美国科研成就的背后,是政府长期对科学研究的资助。例如,50年前,儿童患癌5年后的存活率不足60%,得益于NIH主导的治疗方案,这一概率如今已上升至85%。美国吸引科学家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对“自由探索”的支持——科学家可以研究自己认为重要的课题,即便其短期内难以带来经济效益。如今,这种科研支持正在消失。

75%的科学家考虑离开美国

年轻科学家本就很难一下子在科研界立足,且事业发展高度依赖科研经费申请。28岁的帕特里克·佩恩是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为了深造,佩恩之前计划攻读医学硕士和博士,但他最近放弃了这个决定。“政府对这一代科研人才,尤其是多元背景研究者的放弃,让我对整个科研资助体系失去信心,也动摇了我做科研的初心。”
数据显示,1200名接受调查的美国科学家中,有75%考虑离开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正积极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在海外的美国年轻科学家很多也不打算回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研究减少碳排放建筑材料的24岁研究生阿提库斯·卡明斯就表示,他本想回到家乡蒙大拿州建设绿色住房,“但不确定毕业时是否还能实现这个梦想。”

科研是一种沉默的坚守

很多人以为科学研究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天才们在各种完备的条件下,拥有无限资源。但事实是,做科研的过程十分艰辛,全靠对科学的一腔热爱和坚持。
大学里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每周几乎都要在实验室待上近70小时,他们需要不停地搬运设备、准备试剂、操作敏感仪器、处理实验数据……每一步都需谨慎小心。实验失败也是家常便饭,研究人员往往还要花数周甚至数月复盘,查找失败原因,然后推进下一步。除了面对失败带来的打击,他们还要不断经受导师、同行和外部专家的质疑。成功,有时真的像中彩票一样难。
年轻科学家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他们深信,自己所做的研究可能会在现实中产生深远影响。而这种信念,需要一个懂得鼓励、能包容失败的体系去“滋养”。尽管现实残酷,这份热情依然燃烧在年轻科学家的心中。他们想象更好的世界,也希望能在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美国政府沿着当前的道路继续,我们将亲眼看着新一代最聪明的人,连同他们的梦想,一同离开美国。(作者尼埃尔·帕特尔,朱迪译)

相关文章

循化:靶向整治“公租房”乱象

青海日报融媒体4月30日讯(通讯员 马小龙)“你在办理公租房入住过程中,县住建局的工作人员是否向你宣传过相关政策和入住条件?”“你是否听到或知道不符合政策的人入住公租房?你是否了解有人转租公租房谋取利益?”这是4月29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纪委工作人员走访开展安居工程整治的一幕。为让保障性住房的

2025-04-30 18:34:00

1252人获评北京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中工网讯 4月29日,北京市总工会2025年“五一”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新闻发言人赵丽君介绍了北京市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表彰情况,以及202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共有77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

2025-04-30 08:21:00

果然视频·看天下|前白宫官员:美国人最想念的将是中国产品

当地时间4月27日,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美国而言,最依赖的国家是最离不开其产品的中国,这一点人们都心知肚明。”如今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其影响预计将于下个月底开始在全美范围内显现,而这些影响将导致美国民众处境艰难,尤其是低收入群体。

2025-04-29 17:40:00

市中心医院 与7名医学博士达成签约意向

【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网_部门动态】4月25日,市中心医院举行2025年度博士引进座谈签约会,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医学博士齐聚一堂,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签约会聚焦医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需求,涵盖内科、骨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重点领域。参与会议的7名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

2025-04-29 13:37:00

跨境保健品“假进口”乱象:莫让“进口”外衣沦为欺诈工具

□李雨轩(湖南师范大学)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揭露了跨境保健品存在制假售假产业链。安徽全康药业、万顺制药等企业通过“香港壳公司+内地工厂”的假跨境模式,利用消费者对“进口=高品质”的心理认知,使得虚假含量标识、虚假跨境品牌、夸张医疗效果的假进口保健品价格翻十倍后堂而皇之进入保税仓。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2025-04-29 00:11:00

美国加征关税对人民币汇率、粮食和能源供应有多大影响?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

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了与美国加征关税有关的多个热点问题。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近期美国国债和美元汇率市场出现大幅振荡。这是否会对中国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如何看待今年人民币汇

2025-04-28 21:40:00

金钟:特朗普想为美债“排雷”,美联储和日本谁靠得住?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金钟】 一顿操作猛如虎,盈亏全靠特朗普。 这是对过去几周美国金融市场最准确的描述。这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一日三变,在笔者截稿时所了解的美国政府的经济声明,等到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刊发时恐怕又发生了180度的转向。 近日最大的新闻自然是美国“股债汇三杀”导致特朗普一点一点地

2025-04-28 08:43:00

波兰经济学家:美国滥施关税影响全球经济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严重干扰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美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做法持续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和批评。近日,总台记者专访了波兰经济学家奥尔沃夫斯基,他指出,美国滥施关税不仅给自身,也给全球经济带来消极影响。维斯瓦大学经济学教授 奥尔沃夫斯基:毫无疑问,各国经济增速都会随着加征关

2025-04-28 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