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突发讣告!他因病逝世!曾在上海工作,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36:00    

4月11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

郭爱克院士治丧工作小组

发布讣告称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爱克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5年4月10日14时18分

在浙江杭州逝世

享年85岁



新中国第一位留德博士
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

公开信息显示,郭爱克1940年2月1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表平和,内心坚强。”这是郭爱克在总结八十多年的人生时,对自己作出的八字评价。


1960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由国家选派,郭爱克进入莫斯科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回到祖国。1979年再获德国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65年开始,他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至2020年历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所长。


2020年至2025年受聘上海大学脑-智科学院士工作站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认知与智能科学院士工作站。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爱克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前沿探索,在学习记忆、注意抉择及神经计算与控制等脑认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引领了在“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系统解析智力本质的研究,推动了空间亚磁环境影响脑认知功能的探索,促进了我国神经行为学、集群仿生学和微观神经联结组等多项智能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


郭爱克是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布局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图片



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

郭爱克曾获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亚太神经网络协会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讣告称,郭爱克治学严谨,始终坚持求真唯实、创新为民的科技价值观,为中国神经科学和空间亚磁等领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多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促进了我国脑认知和仿生智能等交叉领域的布局与建设,为推动我国神经科学前瞻性、战略性布局做出了奠基性贡献。他待人宽厚,豁达谦逊,乐于奉献,关爱学生和青年人才,关注社会民生,热心公益,深受国内外同行敬重和爱戴。

图片



天才大脑
或可借助人工智能复制

在2017年的一场“探索者”创新大会上,郭爱克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类大脑是一个演化的过程,人脑不可复制,这是生命和非生命的本质区别。”


郭爱克认同达尔文所说的“演化和选择创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同时相信“大脑的可塑性与自然的演化和选择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适用于所有生命和智能系统的各个层次”。


郭爱克还表示,有很多具有天才特征大脑的内在运动机制,也许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来复制。比如某些人在绘画、音乐等方面特别具有天赋,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如果能够集成这种天才特征的大脑,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完美的大脑,这种可能性值得探讨。



院士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2025年迄今,包括郭爱克在内,已有11位院士离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85岁;逝世院士来自医疗、农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一财经、新京报、九派新闻等

本文编辑|小门耳



图片

相关文章

这面太空超强“反射镜”,实现新突破!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今天(5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2025年4月27日,“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科研团队成功开展了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技术试验,这是全球首次在白天对新一代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实现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

2025-05-01 19:43:00

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

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杨昊)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王传英等30名同志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

2025-05-01 09:44:00

循化:靶向整治“公租房”乱象

青海日报融媒体4月30日讯(通讯员 马小龙)“你在办理公租房入住过程中,县住建局的工作人员是否向你宣传过相关政策和入住条件?”“你是否听到或知道不符合政策的人入住公租房?你是否了解有人转租公租房谋取利益?”这是4月29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纪委工作人员走访开展安居工程整治的一幕。为让保障性住房的

2025-04-30 18:34:00

1252人获评北京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中工网讯 4月29日,北京市总工会2025年“五一”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新闻发言人赵丽君介绍了北京市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表彰情况,以及2025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评选表彰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共有77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

2025-04-30 08:21:00

湘江潮涌 匠星闪耀——弘扬劳模精神筑梦高质量发展,凝聚榜样力量奋进时代新征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长沙有5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3人获评全国先进工

2025-04-30 06:52:00

PROFROID引领CO2暖通技术革新,开启绿色新纪元

在暖通领域,一场绿色技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2024年,PROFROID母公司原有业务架构调整,PROFROID作为全球CO2应用技术领先品牌,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PROFROID在暖通技术上开启新的征程,更意味着全球暖通行业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4月26日,PROFROID全

2025-04-29 11:12:00

东软与同济大学共建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人民财讯4月27日电,4月26日,由东软集团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的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成。在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快车道。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正是瞄准这一产业升级窗口期。依托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学术积淀,以及东软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丰富

2025-04-27 14:32:00

强化课堂主阵地 用好社会大课堂——辽宁着力培养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单链与双螺旋谁更稳定?咱们试试就知道了。”几天前,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一节生物课上,教师孙明珠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试验探究科学奥秘。同学们带着问题,用马铃薯雕刻脱氧核苷酸模型,用彩色纸板拼接双螺旋结构,微观世界就这样在眼前直观展现,科学探究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萌芽。近年来,我省坚持在教育“

2025-04-27 0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