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山海 研学南阳——多国留学生探秘中医药文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9:10:00    

留学生参观南阳医专中医药科技馆 全媒体记者 周小平 摄

“南阳,我们来啦!”“中医药,真神奇!”4月18日至20日,“豫你同行·对话南阳——中外学生研学活动”举行,来自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的88名留学生与中国师生代表共计205人,相聚医圣故里、白河之滨,开启为期3天的中医药文化探秘之旅。

对话多元世界,体验文化交融。为深化“留学河南”品牌建设,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了解,河南省高校来华留学联盟特组织此次研学活动,旨在带领中外学子深入探寻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

中外学生驻足南阳这座弥漫艾草清香和月季花香的城市,游览医圣文化园,感受中医诊疗的神奇;深入南阳医专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心,体验非遗技艺;走进张仲景医院,学习艾灸,向中医专家学习推拿手法……用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中医药的千年智慧,领会“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的东方哲学,见证传统中医与西方医学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厉害!”“好玩!”留学生们在南阳医专中医药科技馆体验到中医药的神奇,闻到中草药的芬芳,对南阳中医药文化赞不绝口。他们难掩期待与兴奋,希望能领略更多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南阳是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教育在全国独树一帜。南阳医专依托优质中医药教育资源和全国首家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心,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国际培训班,建设海外“仲景工坊”健康中心,不仅让医圣仲景精神走向世界,更成为南阳教育国际化的“金名片”。此次“豫你同行・对话南阳——中外学生研学活动”的举办,为南阳教育对外开放、中医药走向世界搭建起新的桥梁。(全媒体记者 赵林蔚 白洋)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相关文章

学生嘲讽同学是“唐人”,老师严肃批评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该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该班主任称:“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作为历史老师,我唯一知道

2025-09-10 10:19:00

陈巴尔虎文旅广局以舞动北疆大赛契机 推动文旅融合与北疆文化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要求,陈巴尔虎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并助力“舞动北疆”全区第七届广场舞大赛成功举办,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串联赛事、非遗与旅游,为北疆文化传播及当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一、聚力赛事保障

2025-09-05 09:45:00

武汉江夏警方回应“双胞胎学生跳楼”:不实,杜撰者被处理

武汉市江夏区公安分局8月28日发布警情通报:(@平安江夏)

2025-08-28 12:41:00

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峡山开幕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开幕。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大成郑玄文化中心主办,是全国经学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更是潍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潍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8

2025-08-26 14:04:00

人民城市的“有机生长”⑤丨文明之城 文化为魂勾勒山城新图景

“他真的好勇敢,我也要向他学习!”暑假,在重庆渣滓洞景区,一对年轻父母牵着孩子驻足在“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塑像前,听完“小萝卜头”的故事,孩子眼中满是对先辈的敬佩。文明,是城市流淌的血脉,是岁月沉淀的时代内涵。这样的场景,正是重庆以历史滋养文明、让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证明。渣滓洞景区。资料图市委六届七次

2025-08-24 09:53:00

火车学生票优惠新政,来了!

据中国铁路今天(15日)消息,继8月1日起全面实行学生旅客预约购票服务之后,进一步优化学生旅客购票出行优惠措施:学生旅客每学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4次单程优惠票可随时使用,不再局限于寒暑假。优惠区间可根据家庭居住地至学校所在地调整设置。优化调整后,院校所在地须与学信网信息一致,家庭居住地可

2025-08-15 12:18:00

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开启深度探寻之旅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8月14日至16日,来自日本、韩国等六国的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参与心见中国·共绘新程“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泉州站活动。据悉,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十三城相关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携程集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4条实

2025-08-15 06:06:00

让更多非遗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讲述者

【聚才论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年,各地

2025-08-10 0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