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拟征收18个村居土地,涉及5个区县
2025-05-08 06:53:00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6:42:00
#山东# #济南头条# #济南身边事# #济南历城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 “劈山救母”与历城劈山的渊源
《劈山救母》是中国著名神话传说之一,讲述了杨二郎(二郎神)为救被压在山下的母亲,劈开山峰的孝亲故事。历城区彩石街道讲书院村附近的“劈山”,被考证为该传说的发源地。据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李志国的研究,当地自古流传杨二郎劈山救母的情节,山体形似斧劈痕迹,与传说高度契合。
2024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研讨会进一步确认了这一考证,并计划通过影视创作推广该传说,助力传统文化与文旅融合。
二、 蟠龙村的由来:围墙变蟠龙的传说
港沟镇蟠龙村原名“扒头山”,因明代青年染泪连的恶行引发天罚,后得仙女相助而更名。传说染泪连因杀人逃亡,射杀神鸟触怒天庭,仙女下凡将其处决,并带领村民以黄石修筑围墙,形如蟠龙护村。此后,村名改为“蟠龙村”,二月初二定为“龙抬头”纪念日,村民祭祀祈福。此传说体现了“惩恶扬善”与集体守护的民间信仰。
三、 魁星庙与亏心庙的警示故事
柳埠镇黄巢村曾有一座“魁星庙”,源于明代一位神仙解救旱灾的传说。连续三年旱灾后,魁星神仙赠予村民荞麦种子,助其渡过饥荒。村民建庙感恩,后因怠慢祭祀,庙名被改为“亏心庙”,警示后人不忘恩义。庙址现存巨石与柏树,被视为神仙对村民“亏心事”的无声谴责。
四、红道心柏树与盗宝传说
柳埠镇亓城村的“柏树山”上,生长着1800余棵木质通红的柏树,村民称其为“红道心柏树”。相传南方盗宝者曾在此埋藏聚宝盆,并以柏枝为记,次年满山柏树骤生,宝物踪迹全无。此后,柏树根部留有锯痕,象征自然对贪婪的惩罚。村民视柏树为村庄象征,世代守护。
五、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孝女典故
南部山区柳埠街道四门塔景区的涌泉,承载着明代孝女“明喜”的感人故事。其父兴公和尚出家后,孝女剃度入涌泉庵为尼,通过“送衣塔”与父传递衣物,直至父亲圆寂。这一“以涌泉报滴水之恩”的孝行,成为典故源头,并被历代文人传颂。
六、 梆鼓秧歌:非遗民俗的传承与重生
起源于港沟镇有兰峪村的“梆鼓秧歌”,是历城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梆、鼓、纱巾为道具,模拟豆腐制作过程,兼具劳动场景与艺术美感。
2020年后,历城区通过组建专业队伍、创新表演形式,使其重返舞台,成为“文化历城”建设的代表项目。
历城区的民间传说与民俗文化,既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地域精神的象征。
从神话传说的道德教化,到非遗艺术的活态传承,这些故事与习俗在官方保护与学术考证中得以延续,为济南文化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色。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历城区政府官网及权威媒体报道。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
2025-05-08 06:53:00
2025-05-07 16:42:00
2025-05-07 13:05:00
2025-05-06 20:59:00
2025-05-06 09:18:00
2025-04-28 00:34:00
2025-04-27 10:42:00
2025-04-23 2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