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博兴:“梨花三弄·锦绣乔庄”文旅活动精彩启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55:00    

鲁网4月7日讯初春时节,博兴老粗布产业园的织布机有序排开,“织女们”忙着飞梭走线,“老手艺”变身致富“新产业”,一床床色彩艳丽的鲁锦逐渐成形。与此同时,在黄河沿岸的乔庄梨园,“梨花三弄·锦绣乔庄”文旅活动精彩启幕。

赏梨花、逛梨园,黄河故事开启世代传唱

立足“党建强镇、生态立镇、渔业富镇、旅游旺镇、文化兴镇”发展目标,充分展示乔庄镇独特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打造“生态乔庄”文旅品牌,乔庄镇积极探索“文旅+传统产业”融合模式,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研学、美食、游乐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观梨园、赏梨花、品美食,亲身露营乐趣。还可以聆听黄河故事,了解打渔张灌区70年的沧桑巨变。仅4月4日开幕式一上午,打渔张景区就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两天下来已超40000人次。

咏经典、作书画,文化创意展现时代新风

以“梨花三弄 锦绣乔庄”文旅季为载体,创新开展“书画创作˙梨墨飘香”“经典咏少年˙梨花诗会”“文学创作˙梨白笔会”等文化品牌活动,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组织诗词爱好者吟诵《黄河赋》《梨花颂》等经典作品,征集书法、国画、摄影作品100余幅,同步推出“文创赋能计划”,开发梨花主题折扇、鲁锦等系列文创产品,让文化记忆转化为富民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人文力量。

办市集、销特色,文旅产业助力集体增收

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的思路,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体化运营为抓手,创新构建“节庆市集+特色产业+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模式。打造“黄河风情特色农产品市集”“青春市集”主题平台,整合5个村集体合作社资源,集中展销鲁锦、手工编织品等特色产品,实现集体增收。(通讯员 韩其婕)

相关文章

白露色卡 泉城渐染 | 新黄河海报集

露凝而白,色韵渐浓。这是一份来自济南的秋日情书。我们用五种中国传统色,收藏一整季的诗意。综合编辑:杨子梦 美编:杨壹晴 校对:汤琪

2025-09-07 07:44:00

陈巴尔虎文旅广局以舞动北疆大赛契机 推动文旅融合与北疆文化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歌游内蒙古”品牌建设要求,陈巴尔虎旗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并助力“舞动北疆”全区第七届广场舞大赛成功举办,以文化活动为纽带,串联赛事、非遗与旅游,为北疆文化传播及当地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一、聚力赛事保障

2025-09-05 09:45:00

罗山县东铺镇:特色产业硕果累累 乡村振兴活水奔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末时节的东铺,瓜果飘香,生机勃勃。漫步在田间地头,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展现出蓬勃生机,既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又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梦里水乡:水产养殖开启致富路。靠近312国道和337省道的吴老湾村,作为东铺镇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赋予其梦里水乡的诗情画意源于较多

2025-08-27 09:18:00

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峡山开幕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王玉龙)8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开幕。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大成郑玄文化中心主办,是全国经学研究领域的一场盛会,更是潍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潍坊历史文化源远流长,8

2025-08-26 14:04:00

人民城市的“有机生长”⑤丨文明之城 文化为魂勾勒山城新图景

“他真的好勇敢,我也要向他学习!”暑假,在重庆渣滓洞景区,一对年轻父母牵着孩子驻足在“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塑像前,听完“小萝卜头”的故事,孩子眼中满是对先辈的敬佩。文明,是城市流淌的血脉,是岁月沉淀的时代内涵。这样的场景,正是重庆以历史滋养文明、让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证明。渣滓洞景区。资料图市委六届七次

2025-08-24 09:53:00

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开启深度探寻之旅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8月14日至16日,来自日本、韩国等六国的36位亚洲头部旅行商代表,齐聚泉州,参与心见中国·共绘新程“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泉州站活动。据悉,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十三城相关文化和旅游部门与携程集团联合承办,旨在通过“4条实

2025-08-15 06:06:00

甘肃兰州: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在黄河之畔的甘肃兰州,一场以群众需求为圆心的文明实践创新正生动铺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民生服务、基层治理、文化滋养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紧密串联,让文明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化作养老食堂的热粥、社区书房的书香、邻里议事的笑语,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落地生根,成为城市温暖生长的鲜活注脚。在城关区张

2025-08-14 15:49:00

让更多非遗人才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讲述者

【聚才论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人才作为掌握并持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知识或表达形式的个体,为助力文化遗产焕发光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年,各地

2025-08-10 03:41:00